語文學什么——聽說讀寫!奥牶驼f”趨于表現和應用,我們這里重點說一下讀和寫。
很多專家倡導,多讀書,讀好書,讓閱讀成為習慣。新課標要求,初中階段閱讀要不少于260萬字。
讀什么?怎么讀?我們也說,不動筆不讀書,動筆做什么?
讀經典、讀名著。經典和名著往往蘊含著強烈、深刻、豐富的思想感情,語言和修辭手法優美精湛,都具有極高的思想藝術性和審美價值。
怎么讀?精讀經典,速讀跳讀名著。圈點勾劃生動地方;細節描寫,怎樣巧用動詞和形容詞凸顯人物形象;速讀跳讀是略過一些簡單描寫和重復情節,精彩之處才精讀細讀。
動筆的目的,一是圈點勾劃,二是摘抄——勾劃精彩之處,摘抄一家獨到言辭(即對自己視覺造成沖擊之處)
怎樣寫?寫事。身邊事,有觸動的事。關鍵要有素材。素材哪兒來?觀察、體會、感悟。有人說,囿于學校的封閉,我們只有平淡的生活。我不這樣認為。不要說學校千姿百態的植被,也不必說先進完備的設施,單說豐富多彩的課程、專業一流的老師,還有多姿多彩的學校生活,都是素材來源。
例如,上學期,因防疫要求,家長無法進校,學生結成互助組往宿舍搬運行李;因清河疫情學校封控,學生被集中到宿舍,老師輪流值守上課;學生被封控,老師不辭辛苦送飯;當課間操配上音樂;期中考試體育測試中長跑;歌詠比賽時的表現與心情;生日的時候,媽媽辛辛苦苦來學?醋约;美術老師帶著畫筆上課;音樂老師教吹奏葫蘆絲;距中考50天的蛋糕;一模成績分析會上,老師的鼓勵;小組合作學習帶來的變化;“我”也當上了小老師……疫情背景下,班級里發生了哪些變化?
學會感受生活,做一個容易被感動的人;不畏強權,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;家國天下,做一個胸懷大義的人……
有了素材,作文自然選材得體,立意高遠,文從字順。
|